无人驾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未来,更多人工智能课程将走进研究生课堂。教育部日前印发《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明确将课程培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科技伦理纳入教学,鼓励实施硕博连读、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列为重要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改革,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基础理论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教育部印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方案指出,高校可结合领域发展定位、学校学科布局和师资结构,设置五大培养方向的课程,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支撑技术研究、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其中,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机器翻译和科学计算等。结合社会治理,高校还应推出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可信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课程。
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要聚焦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提出,硕士生应夯实本领域基础理论,掌握快速获取跨学科知识和共性技术,并能够综合运用的能力;博士生要掌握人工智能国际前沿学术方向和行业先进技术趋势,了解国际前沿理论、技术以及需求热点。对此,培养方案鼓励硕博连读、直攻博,和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给予学生较多的选课、选题等方面的主动权,采取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一步,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参照制订和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生培养方案。
实习记者 何蕊
- 坚持28年!2000多名学生徒步54公里祭英烈
- 多伦多一流浪汉被8名少女刺死
- 十二部门治理隐形变异培训 专家解读如何破解预防、发现、取证难
- 81岁“风车爷爷”走了 曾扎一千个风车义卖捐助贫困孩子
- 浙江大学正式成立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
- 开了一年 成都这所“衡水系”补习学校悄然离场
- 教育部等多部门部署考研组考防疫工作 设置核酸阳性考场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 2023年体育单招管理办法公布 提醒考生关注5个要点
- 高三考生注意 2023年这些招生政策将最后一次施行
-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 明年起取消发放就业报到证
- 教育部“校园招聘月”启动 将举办40场以上系列招聘活动
- 线下服务超573万人次 国家开放大学加挂国家老年大学牌子
-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童心奇趣庆国庆
- 喜迎二十大,国庆科普行—中国科技馆2022年国庆节主题教育活动成功举办